想要和需要,你分得清吗?

人活着就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大富豪自然是能想买什么买什么,而穷人则多有囊中羞涩之时。我们当然不应该鼓吹所有的人尽量不消费,因为从个人层面看,守财奴没有幸福和乐趣可言。从社会的层面看,一个人的支出是另外一个的人的收入,无人支出则无人有收入,到那时候就算每个人家里堆满了金山银山,社会的物质繁荣也会荡然无存。

但是作为穷人,最好能分清楚自己的消费中,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理性消费,积累第一桶金。需要和想要,都是人产生购买行为的动机,两者看似接近,却也有许多不同。

需要很难推延,想要可以

如果家里冰箱坏了,不管你怎么推迟再买个冰箱的行为,都无法阻止自己产生想买冰箱的想法,这就是需要。

而如果你只是看广告中的冰箱造型新颖别致有个性就想买,那么稍稍推迟一个购买行为,出门跑步半小时回来说不定就再也想不起买冰箱这回事儿了。

需要明确,想要模糊

生病就医,这是需要。饿了吃饭,也是需要。凡是真的需要就会明确地开始,明确地结束。

想要却往往很模糊。比如,今年流行绿色,你就想添一个绿色的包。这和你个人是否喜欢绿色无关,跟风而已。还有某些女生要收集ysl所有色号口红的执念,这种想要不仅模糊,而且没有边界。

需要显著提升幸福,想要与幸福无关

对我来说,不管准备再多东西,跨洋十几小时的长途飞机总是让人腰酸背痛,尤其是最后一小时候,更是让人如坐针毡。可以平躺的商务舱就成了我的需要,因为真的能极大地提升我的旅行幸福感。

同样是旅行的体验,超豪华酒店的套房,对我而言,就成为了纯粹的想要。因为我对酒店的要求仅仅是干净,整洁,床舒适。再大再豪华的套间也提升不了我的幸福感,反而会让钱包挨刀。很多豪华酒店还不提供免费早饭,真是大大地降低旅行幸福指数。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多买需要的,少买想要的,背后的处世哲学是多一点自我关照,少一些消费主义,更环保更健康更可持续地生活。毕竟穷并不可悲,就算你这代不是穷人,往上数几代大概率也是个落破户。

真正可悲的是,脑子里全是消费主义硬塞进的想要,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用着不属于自己的钱,买着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取悦着无关的人。

Google机器视觉工程师,一双儿女的父亲,未来的万事屋屋主。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croll to top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