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 - 老子
今天是7月的最后一天。在疫情肆虐的2020,以下是美国五大大科技巨头交出的成绩单:
公司 | 年初至今股价增长 (%) |
---|---|
亚马逊 | 71.26 |
苹果 | 45.48 |
微软 | 30.72 |
脸书 | 23.59 |
谷歌 | 11.09 |
五大科技巨头带领纳斯达克指数一路抹平第一波疫情带来的下跌,继续高歌猛进。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严重的疫情面前,巨头们如何能毫发无伤,甚至还越活越好。
商业模式适配疫情
五巨头中从疫情中受益最多的当属亚马逊。疫情大大提高了网络购物在全球的渗透率,把很多路人直接变成了亚马逊的会员。在疫情初期,亚马逊也因为业务量暴涨,把非疫情相关产品的送货时间推迟一个月之久。而在家工作也直接助推了大小公司的云计算需求。作为云计算领域的大哥,亚马逊股票也就水涨船高了。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人们呆在家里的时间变多,对虚拟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谷歌和苹果都看到自己的虚拟商店的消费大增。谷歌的Youtube,脸书等社交网络也因为用户停留时间变长而受益。
工作方式适配疫情
科技公司早已推广在线办公许多年。以谷歌为例,在疫情之前,很多员工每周就会在家上班一天或两天。提交代码,开会,讨论技术问题都是通过在线工具完成。所以,在家上班对科技行业的工作效率影响有限。
五巨头目前都不急于让员工回办公室上班,一方面因为它们觉得疫情不太可能在2020年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它们也对员工在家上班的绩效表示满意。
公司 | 回办公室上班时间 |
---|---|
亚马逊 | 2021年 |
苹果 | 2021年 |
微软 | 2021年1月 |
脸书 | 2021年 |
谷歌 | 2021年6月 |
铁索连舟,如履平地
几大巨头不仅横跨多个行业,产品线极其丰富。以苹果公司为例,疫情让用户储蓄更多,单价更高的iPhone的需求也自然被抑制。再加上很多苹果店被迫关闭,苹果的业绩应该会受很大影响。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在家上学的需求,导致iPad的需求井喷,iPad居然一度在全球都卖断货了。而像Uber和Airbnb这样业务单一的小巨头们就被疫情冲击得够呛。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巨头都是跨国公司,地域风险也被大大分散。虽然美国疫情严重,但跨国公司可以靠其他地区来平衡自己的财务。
孤岛效应
最后由于疫情的走向还不明朗,固定收益类产品没有吸引力。大量的资金进入股市寻找机会。大家兜兜转转,看了一圈,还是觉得只有这些巨头是目前汹涌的波涛上不沉的诺亚方舟。
那么问题来了,您觉得现在市场是不是超买了这些巨头,如果疫情突然好转,那么其他行业,比如银行,是不是会出现买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