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不肯吃饭,作为新手父母,我也会上网搜索答案。有一个被人广为接受的观点:多饿几顿,宝宝就会喜欢吃饭。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谈谈,这个做法对不对。
宝宝能不能错过几顿饭?
成人的饮食是仪式驱动的。我们到点就会吃饭,因为我们能预见到,点不吃之后就会挨饿,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生活。而有些小宝宝就不是这么自觉了,他们大多是食欲驱动。有许多原因导致他们没有食欲:
- 生病;
- 长牙;
- 之前吃得太饱;
- 胀气;
- 讨厌某种食物的味道或者气味。
有经验的家长可以快速排除掉大多数原因,但有时候就是死活找不出宝宝不愿意上桌的原因。这完全正常。宝爸宝妈们大可不必过分紧张,宝宝错过一两顿饭不会有什么大碍。
饿能不能解决问题?
饥饿本身是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食欲来源。所以饿一顿之后,宝宝下一顿饭往往会吃得狼吞虎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直觉:饿几顿就解决问题了。
可惜,饿往往只能让宝宝用下一顿去弥补上一顿的食物摄入,它不能培养宝宝的用餐习惯。成年人认为,饿上几顿会让宝宝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这种不适的饥饿感会让宝宝认识到,以后应该按时吃饭,这样就能建立宝宝的用餐习惯。
我一直认为以上观点是显然成立的,直到我观察到以下现象:在大太阳底下晒了很久的宝宝,会觉得燥热,它不会主动去找个树荫,而是在原地不高兴。原因在于婴儿无法把太阳,热,不舒服,这三点联系在一起做因果推理。
所以,认为小宝宝能在饥饿感和吃饭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也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
对成年来说肤浅的因果推理,对小宝宝们来说却是智力上的巨大的飞跃。小宝宝在饿的时候,它往往不是去找食物,而是发脾气。首先,它不一定明白,自己现在的不舒是饥饿;其次,它也不明白现在的饥饿是由之前的不吃引起的;最后,把还没发生的吃饭和还没发生的饿联系到一起,则需要更高级的智力。
总结
当宝宝不吃饭时,不分缘由地“一饿解千愁”不是最佳选项。因为那不仅不能帮助宝宝建立吃饭生物钟,甚至会反过来破坏掉已经建立吃饭生物钟。家长们还是要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尽可能地排除掉宝宝没有食欲的原因。饿一顿,只能是最后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