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是一个中文互联网中越来越被提到的名词。举个例子,小明的妈妈给老师塞了100元的红包,老师会额外照顾小明。小红的妈妈的依法炮制,老师也开始多照顾小红。当塞红包成了公开的秘密,所有的家长都要给老师塞红包,但每个学生受到的待遇又重新一样。接着小明的妈妈会把红包数额增加到200,新的循坏再次开始。
内卷的结果是社会整体投入不断增加,整体福祉却停滞不前。
现在的就业市场,打工者觉得工作越来越难找,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资却连通货膨胀也赶不上。除了IT,金融,其他的专业都成了劝退专业。被认为是金领的IT从业者,却也受着996的折磨。另一方面,老板也生意越来越难做。
人太多?
不少人把人口作为解释中国问题的万金油。这种论调是对十几亿勤劳的中国人的侮辱。中国的经济奇迹就是建立训练有素又有高度服从性的产业工人的无私奉献之上的。人口越多,公共服务的利用率越高,社会财富应该越容易积累。举个例子,一个十个人的国家维持一个人的科研队伍,需要另外九个人供养这个科学家。如果是一百人的国家维持同等规模的科研队伍,这个社会成本则只需要由九十九个人分担。
老龄化?
中国的确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但我们不应该认为那是个问题,而是应该把它看成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甚至应该把它作为一项成就。因为相继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法国,德国都是发达国家。
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了人均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和解放也降低了生育率。毕竟
“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药”。
一个稳健的社会就像人一样,在年轻的时候作为生产者,多储蓄,到年老的时候作为消费者多消耗。奉献了一生的老年人有权利享受他们年轻时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过分强调老龄化,本质上是通过把老年人贴上社会包袱的标签进行侮辱,掩盖财政亏空的事实。
根本的原因:需求疲软
如果产品生产出来没人要,那就不算社会财富,只能算是库存。当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被凸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带一路”在2013年被提了出来。目的就是向国外输出过剩产能。
经济靠三驾马车带动:出口,消费,投资。到了2020年,由于债务增长过快,以政府举债投资进行基建的路子,搞不下去,投资熄火;“一带一路”遭遇很多国家抵制,美国又挑起了贸易战,出口熄火;为寄予众望的国内消费却迟迟起不来。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 收入分配不均;
- 大部分人收入过低。
以上是中国收入人口结构图。可见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的社会顶层获得。可就算马云是普通人收入的一亿倍,他也不过是每天吃三餐。就算是被认为是社会上层的华为,腾讯员工,也被房贷,医疗,教育等压的喘不过气来,艰难度日。更何况是李克强总理说的六亿月均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中国人。你让他们拿什么去消费?
我们已经看过了
- 做作业到晚上9点的小学生;
- 越来越壮大的校外补课行业;
- 去街道的清华北大博士;
- 996然后过劳死的华为工程师;
- 得意洋洋地吹嘘996是中国青年福报的人生导师,马云;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恐怕会看到更多,因为
当整个社会的财富在快速积累,人们会忽视巨大的收入鸿沟和底层过低的收入;但当社会财富停止增长,自上而下的内卷就开始了。